2月16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戈斯(左)和聯邦調查局局長米勒在國會作証。
(美聯社圖片)
美國情報部門的主管日前公開宣稱,中國的軍力發展對美國的利益構成了“威脅”。2月1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對此予以了駁斥。他說,中國為亞洲地區以及整個世界帶來了和平、發展的機遇,我們希望美方不要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
渲染中國軍事威脅
2月16日,美國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國土安全部以及國防部軍情局聯合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就國際上對美國的威脅作証。
中情局局長戈斯稱,“基地”組織和其他恐怖組織依然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與此同時,“中國也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戈斯表示:“北京的軍事現代化努力和軍事力量的集結可能會打破台灣海峽軍事力量的平衡。中國軍事能力的增強對該地區的美國軍隊構成威脅。”他還說:“根據我們的評估,如果北京認定台灣是在採取永久分裂的動作,而且超出北京的容忍限度,北京已經准備好以不同程度的武力來回應。”
國防情報局局長雅各比也在送交參院的証詞中說,中國去年在台灣海峽附近增添了許多短程導彈,並且正在研發更多的短程和中程導彈。這些導彈能打擊美國及其盟國在該地區的軍事設施。另外,到2015年,中國能直接攻擊美國本土的遠程導彈將成倍增加。雅各比還說,中國對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有很大的興趣”,並且從美軍的這些軍事行動中吸取經驗教訓,以此引導中國軍事現代化和改進作戰策略。
戈斯還說,在推進軍事現代化的同時,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也往往以美國為競爭對手:“在國際舞台上,中國人的自信心不斷增強,也越來越活躍,以確保它在國際問題上擁有發言權,確保它能獲得自然資源,並且對付他們所說的‘美國遏制和圍困中國的努力’。”
無獨有偶,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也於16日召開聽証會,討論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人選法倫的任命。法倫在書面証詞中指出,目前很重要的是“協助”台灣增強防御能力,改善協同作戰。他還表示,太平洋美軍將做好准備,隨時應付台海危機。
不能代表布什本意
應該怎樣看待美國情報官員和軍方的這些表態?專家認為,這並不能代表布什總統的本意,也不是什麼美國要改變台海政策的信號。法倫還沒有上任,對布什的決策談不上有任何影響,而“協防台灣”是美國軍方一貫的主張。戈斯是去年9月走馬上任的。在由8名民主黨人和9名共和黨人組成的參院情報委員會中,隻有12人同意戈斯出任中情局局長一職。有不少民主黨議員批評戈斯黨派傾向嚴重,無法單獨領導美國情報部門。而戈斯上任后政績平平,中情局至今還深陷在未能阻止“9·11”恐怖事件發生和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情報重大失誤的陰影之中。此間輿論認為,戈斯在談論反恐戰爭和拉登時扯上中國的軍事力量,顯得非常勉強和不合時宜。
戈斯為了向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証明他說的情況都具危險性,還表示伊朗和“擁有核武器的朝鮮”也是對美國安全的威脅。但此間專家認為,戈斯說出那麼多威脅的意圖,隻能被理解為掩飾中情局效率低下、失誤頻頻,借機向布什多要經費的借口。
此間專家說,戈斯作為布什的最高情報機構負責人,出於職業需要,自然要把危及美國利益的各種危險,包括一些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都說得嚴重一些,但關於中國軍力發展、兩岸關系和構成對美威脅的內容,則顯得有失公允和多余。專家注意到,戈斯講話的內容與新任國務卿賴斯的看法並不完全一致。
特尼特曾稱贊中美合作
各國媒體對此事給予了一些關注。英國《金融時報》說,警告中國軍力發展的“野心”,對中情局來說並不是新鮮事。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戈斯的証詞,是在美國竭力阻撓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背景下作出的。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的美國國會聽証會上,當時的中情局長特尼特曾經稱贊中國在反恐及朝鮮半島核問題上與美國的“密切合作”。而在2003年,特尼特曾經用“相對平靜”這四個字來描繪美台關系,並稱贊中國正在用發展經濟和加強參與全球經濟的方式增加在全球的影響力。戈斯的講話與其前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克林頓時期的安全事務高參斯坦伯格稱,戈斯在作証時沒有提到任何中國與美國的建設性關系,以及中國在當前國際社會中所起的穩定作用,令人感到有些驚訝。▲
《環球時報》 2005年02月18日 第三版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 Last edited by 別問我是誰 on 2005-7-28 at 18: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