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是一項流傳於全中國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豆腐發酵製品,但在各地的製作方式、食用方法均有相當大的差異。臭豆腐分臭豆腐乾和臭豆腐乳兩種,都是相當流行的小吃。臭豆腐乳曾作為御膳小菜送往宮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愛,親賜名御青方。
製作
臭豆腐通常是由新鮮豆腐經過發酵、醃製、配湯等加工程序完成,但隨著地區、食用方法的不同,製作方法及成品也有相當大的差異。
臭豆腐乾
至於供「油炸臭豆腐」使用的臭豆腐,手續則沒有青方來得複雜。為了求大量生產方便,一般而言都是以新鮮豆腐短暫浸泡「臭滷水」,讓臭滷水中的細菌、黴菌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質,進而使豆腐的組織鬆弛,並且散發出臭味,然後就可以油炸。有些廠商為了求快,甚至不待分解程序完成,只要臭滷水的臭味入味後,隨即出貨,也因此,油炸臭豆腐的口味和油炸普通豆腐的口味相似。
臭滷水
自然發酵的臭滷水是在水缸中放入稻草、豬肉等肉類,然後任由其露天自然發酵、腐敗,經過幾個月後,就可以放入豆腐,不過這種方法非常不衞生,而且都會長蛆。現在有許多廠商在科學發展觀的精神下,使用發酵菌接種的方式,直接培養臭滷水,不但發酵的時間短,而且安全衞生,可以大量生產。
食用
以台灣為例,浸泡臭滷水的臭豆腐通常有三種主要的食用方式。
* 油炸:這是普遍流傳於華人文化圈中的食用方式,將臭豆腐切成小塊後,入油鍋油炸,然後再加上醬油、蒜泥、泡菜。
* 麻辣:以香菇、蝦米、大蒜、辣椒、蔥、鴨血、豬大腸、絞肉、辣椒或辣油製作麻辣鍋底後,再放入臭豆腐煮熟。
* 碳烤:直接以竹籤穿過臭豆腐後,然後再塗抹烤肉醬,在碳火上烤數分鐘即可。
在南京,臭豆腐還可以清蒸,以辣椒醬、蔥結、蒜泥、姜泥、醬油等為配料,放入鍋內蒸熟,味道很好。
環境問題
販賣臭豆腐的攤點散發的臭味使行人掩鼻而過,在中國大陸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和烤羊肉串的攤點一樣,已經受到環境保護部門的警告,正在逐漸取締,要改在設置通風處理的店內或市場集中營業。在香港更加有小食店因販賣臭豆腐而遭到有關當局檢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