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 | |
Apogon timorensis Bleeker, 1854 | 科: 天竺鯛科香港:蔬蘿中國:綠身天竺鯛台灣:綠身天竺鯛最大體積: 9 cm (TL)計數形質特徵:D. VII+I, 9; A. II, 8; P 15-16; LL. 24; GR. 3-4+11-12特徵:背呈褐色,體下方呈銀色或銅色。頰部有一暗黑線自眼下緣伸延至前鰓蓋角。第一背鰭及腹鰭末端呈黑色;體側可能有3垂直暗帶。棲息環境:礁石區。備註:夜間活動。分佈: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紅海,南非,東至日本、澳洲北部。[size=-1] | |
Apogon unicolor Doerlein, 1883 | 科: 天竺鯛科香港:蔬蘿中國:單色天竺鯛台灣:一色天竺鯛最大體積: 14 cm (TL)計數形質特徵:D. VII+I, 9; A. II, 8; P. 13-15; LL. 26特徵:前鰓蓋有脊。叉尾,體赤紅。體無任何色點或斑紋。棲息環境:底棲。分佈:西太平洋:日本、臺灣。[size=-1] | | [size=-1] |
|
|
Aprion virescens Valenciennes, 1830 | 科: 笛鯛科香港:海鯇,蕃薯中國:綠短鰭笛鯛台灣:藍笛鯛最大體積: 100 cm (TL)計數形質特徵:D. X, 11; A. III, 8; P. 16-18; LL. 48-50; GR. 5-9+14-16特徵:眼前有一顯著之平直溝。背鰭及臀鰭基底無鱗片。胸鰭短小。體呈深綠色至藍色或灰藍色。背鰭第5-9棘之鰭膜近基部各有一黑斑。棲息環境:珊瑚礁。備註:曾有雪卡毒報告。分佈:印度洋至太平洋:東非至夏威夷,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size=-1] | | [size=-1] |
|
|
Archamia dispilus Lachner, 1951 | 科: 天竺鯛科香港:蔬蘿中國:橫紋長鰭天竺鯛台灣:橫紋長鰭天竺鯛最大體積: 6 cm (TL)計數形質特徵:D. VI+I, 9; A. II, 16-18; P. 13-14; LL. 26-27特徵:體淺紅色,頭及體佈滿黑褐色斑點。體側有二十二至二十四條垂直窄帶。尾柄有一黑色大斑點。鰓蓋後方、側線下有一形狀不規則的暗紅斑。棲息環境:礁石區。分佈:西太平洋。[size=-1] | |
Archamia goni Chen & Shao, 1993 | 科: 天竺鯛科香港:蔬蘿中國:龔氏長鰭天竺鯛台灣:龔氏長鰭天竺鯛最大體積: 5.79 cm (SL)計數形質特徵:D. VI+I, 8-9; A. II, 14-17; P. 14特徵:體淺銀灰色,體側不具任何色斑或條紋,各鰭透明。尾柄具小黑點。棲息環境:底棲。泥質海底。分佈:太平洋西北海域:臺灣。[size=-1] |
|
Argyrops bleekeri Oshima, 1927 | 科: 鯛科香港:扯旗中國:四長棘鯛台灣:小長棘鯛最大體積: 40 cm (TL)計數形質特徵:D. XI, 10 ; A. III, 8 ; P. 15 ; GR. 4-6+8-10 ; Vert. 10+14=24特徵:第一背鰭棘極短,第2-5棘延長。側線與硬背鰭前方基底間有鱗6列。體粉紅色,有6條深紅色垂直帶,其中之第一帶橫越眼窩。棲息環境:底棲。生長於沙泥質海底。分佈:印度洋至太平洋:日本,東南亞,東至印度洋。[size=-1] |
|
Argyrops spinifer (Forsskal, 1775) | 科: 鯛科異名:Pagrus spinifer香港:扯旗中國:高體四長棘鯛台灣:長棘鯛最大體積: 70 cm (TL)計數形質特徵:D. XII, 10 ; A. III, 8 ; P. 15 ; GR. 6+13 ; Vert. 10+14=24特徵:背鰭前方2硬棘均極短,第3-7延長。每枚鱗片各具一紅色小點。棲息環境:底棲。分佈: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海域:紅海、東非、澳洲北部。[size=-1] | |
Argyrosomus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 科: 石首魚科異名:Argyrosomus japonica, Nibea japonia, Nibea japonica, Nibea japonicus , Pseudosciaena japonica香港:青鱸中國:日本白姑魚台灣:日本銀身魚(或)最大體積: 181 cm (TL)計數形質特徵:D. X, I, 26-30; A. II, 7; P. I, 15-17; V. I, 5; LL. 46-50; GR. 6-8+11-14特徵:體延長;吻長;口大,端位;吻緣沒有凹刻。尾鰭截形;魚鰾蘿蔔形。除腮蓋上有一深色斑,身體銀色並沒有任何明顯色斑;口腔內粉紅色;腮腔黑色。棲息環境:底空混合類。備註:常見的養殖品種。分佈:印度洋至西太平洋:非洲東南岸、巴基斯坦、印度西北岸、韓國南部、日本、中國、香港、澳洲。[size=-1] | |
Ariomma indica (Day, 1871) | 科: 無齒鯧科異名:Psenes indicus香港:叉尾中國:印度無齒鯧台灣:印度無齒鯧最大體積: 25 cm (SL)計數形質特徵:D. XII+15 ; A. III, 14-15 ; P. 20 ; V. I, 5 ; GR. 8-9+15-16 ; LL. 41-44特徵:體卵圓形及側扁;兩頜各具單列絨毛狀小齒;鋤骨、顎骨及舌均無齒。腹鰭細小,可藏於腹下鰭溝內;尾鰭深分叉;體被圓鱗、容易脫落。體銀灰色至白色。棲息環境:底空混合類。群集於泥質海底。備註:二至八月為產卵季節。以浮游生物為食物。分佈:印度洋至太平洋:南非至波斯灣(不包括紅海)、東至印尼、馬來西亞一帶、北至日本。[size=-1] | |
Arius thunbergi (Lacepede, 1803) | 科: 海鯰科異名:Arius falcarius, Arius maculatus, Tachysurus sinensis, Arius sinensis香港:庵釘,赤魚中國:斑海鯰台灣:斑海鯰最大體積: 61 cm (TL)計數形質特徵:D. I, 7; A. 16-19; P. I, 10-11; V. 1-6; C. 14-15; GR. 5-7+10-12特徵:體延長;口大;上頜於口角有鬚1對;下頜鬚2對;上頜凸出,上下頜具多行絨毛狀齒。每邊鋤骨各具1組粿粒狀牙齒。背鰭及胸鰭第一棘粗壯,邊緣呈鋸齒狀,硬棘具毒腺;尾鰭深叉形。體背灰色,腹部銀灰色且具暗色斑點;各鰭鰭尖黑色。棲息環境:底棲。見於近岸及河口。備註:胸鰭及背鰭具毒棘,被刺傷口會出現劇痛。分佈:印度洋至西太平洋:印度東及西岸、斯里蘭卡、巴基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