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霍英東8億捐款 科大考慮冠名答謝
7月 27日 星期三 05:05 更新
【明報專訊】科技大學獲霍英東(相關新聞 - 網站)基金會捐款8億元,成為科大自1991年創校以來獲得的最大筆私人捐助。不過,8億捐款中,5億將指定用於廣州南沙籌建教研學院及科研,主要屬基建設施開支。餘下3億用於支持科大未來15年的策略發展計劃,並用作配對政府的配對基金。
科大校長朱經武更無懼「冠名風波」,會考慮任何答謝霍英東捐款的方式,包括冠名。
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昨日親自赴科大主持捐贈儀式。霍英東捐款8億,少於富商李嘉誠(相關新聞 - 網站)捐款港大10億元的紀錄,但他致辭時笑說﹕「自1998年起我們與科大合作,好像有(捐款)近2億元,但不是李嘉誠捐(10億),我便要湊夠一個數字,我們跟他(李嘉誠)不能比。」他說捐款予科大其中一個原因,是科大最早於內地發展,冀藉捐款加強科大與內地科研交流及提升學術發展。
冀加強與內地科研交流
至於為何捐8億,霍英東說﹕「在香港8億元似乎很多,但在內地卻不足夠每個人買隻雞蛋。」他說沒有其他大學邀請他合作或募捐,並指他自己能力有限,「(捐款數字)要按每件事需要而定,不是每間大學都要(捐款)。」
朱經武說與霍英東商討捐款事宜始於5月,他笑說這好像很簡單,但其實雙方已合作多年,而捐款8億元及投資於南沙亦是霍英東基金會建議的。他續稱在南沙設立教研學院,可讓科大的研究生及教員赴當地進行科研,對本港有利。
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錢大康說,預計南沙的教研學院落成後,可增加最少600名研究生,學位仍是由科大頒發。他說科大約有2000名研究生,但由於科大空間有限,增加研究生並不容易。而本港學生較少報讀博士課程,約一半以上的博士生為內地生,但他說香港學生應把眼光放遠,相信學院落成可進一步增加兩地科研交流,對香港有裨益。
5億限用於南沙教研學院
據悉,8億捐款中,5億元將用於南沙設立教研學院,當中的3億用於基建,如教研學院、實驗室等。其餘2億元則用於技術轉移及科研,並集中科大專長項目,率先進行可與珠江三角州銜接的項目,即電子資訊科技及環保技術。
不會與霍投資有利益關係
早前,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捐贈港大10億元,引起部分港大校友反對港大冠名「李嘉誠醫學院」的風波,有校友更指醫學院可能跟長實集團成員「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有利益衝突。而霍英東亦在其家鄉番禺南沙投放不少資源發展南沙。
錢大康說,霍英東捐款於南沙設教研學院不會與霍的投資有利益關係,「辦學院只會使錢,不會賺錢」。他說捐款予大學辦學院做研究是「蝕本生意」,賺的只是市民,因可提升他們的生活素質,大學並沒有賺錢。
http://hk.news.yahoo.com/050726/12/1exdh.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