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on Offense (Version 2)
Motion Offense 動態進攻
簡單來說,動態進攻是由場上五名球員不停地移動到不同位置以尋求高命中率的出手機會,沒有事前制訂的固定走位路線。動態進攻卻必須根據敵隊的防守陣式由球員自行在場上變化應對。
動態進攻有三個基本元素:切入(cutting)、傳導(passing)、掩護(screening),球員在辨識對手的防守策略後,互相以這三元素配合在球場的空間分散(spacing)觀念,創造適當的出手機會,因此球員的默契與解讀對手防守的能力非常重要。動態進攻一般需要比較長的入門期,但練成後卻威力奇大,因為對手無從預測你下次進攻會怎麼跑。
動態進攻的三種基本要素隨著著重比例的不同就有不一樣的風貌,有的教練強調切入,掩護的比例較少;有的球隊喜歡全員散開,獲得更多切入與外線發砲的機會;有的教練特別鑽研各種掩護隊友出手的方法,切入的情形反而不多。
由於球員材料的不同,動態進攻會跟著有不同的變化,在理想狀況裡,如果場上五名球員都能做好切入、紮實掩護與高品質傳導的工作,甚至還能輪流到內線背框壓迫對手,動態進攻就會變成人人都能出手並角色互換的「完全狀態」。但這實際上幾乎是不可能的,多功能的球員難得,有些球員就是不太會運球切入;有些球員你給他外線的大空檔,他還是砍不進。
Motion Offense & Early Offense (1)
無招勝有招 – Motion Offense
A motion offense is a flexible offense that utilizes player movement, correct floor spacing, passing and cutting, and setting screens. Rather than running set plays (which can also be run in the motion offense), players move within a basic set of rules. This allows for greater flexibility than just running set plays, and will usually be effective against any kind of defense, whether man-to-man, zone or "junk" defenses. Players can move freely to open areas on the court. Once the basic concepts are learned, special patterns or plays can be designed by the coach to take advantage of his team's offensive strengths.
「Motion Offense,與其說是戰術,不如說是一種概念來的恰當,如同中文翻譯「動態攻勢」一樣(只是沒人會這麼叫),這種攻勢相當有彈性,利用球員之間的走位,正確的跑位製造空檔,傳球和切入滲透,以及檔人等等。與其執行固定的戰術(這樣的方式當然也適用在Motion Offense當中),球員根據基本的走位概念移動,這樣的戰術比固定戰術提供了更多的彈性,對於任何一種防守模式如人盯人,區域防守,甚至於「Junk」垃圾防守(這個晚點會提到。) 都有一定的作用。球員可以自由跑位製造某個區域的空檔。當完全領悟這種基本概念後,教練可以憑藉自己球隊的特色以及強項制定不同的策略或是戰術。」
首先,我要強調的是Play(戰術)或著 Solution(方案)、Concept(概念)以及Mode(模式)的差別。
Motion Offense不是一個戰術,而是一個概念(Concept),一個強調「不停」的概念:球不停,跑位不停,擋人不停。而這樣的Motion下面,球員可以利用跑位、擋人、空手切入,還有傳球來主動製造對手防守上的缺失,進而製造「進攻」契機;這樣打法的優點類似中國武術中的「見招拆招」,只要自己打的開來,對手不管怎樣防守都有一套。
各位在NBA常看到的弱邊單打(Weak Side Isolation)、內外交替(Inside-out)、跑切(Give and go)、跑轟(Run and),擋切(Pick nad Roll) 這些種種都可以是在教練下的命令傳達下所執行的戰術(play),而在Motion Offense當中,這些種種的戰術不再由教練下達,而是由場上的球員自行針對對方防守而作判斷,也就是所謂的方案(Solution)。對方累了就就速度加快、回防不及就快攻、內線縮緊就打外線,防守腳步緊了就切入…這些種種不同的戰略,都會經過MO的概念當中一一產生。
Motion Offense要怎樣的進攻型態?這些都沒有定數,既然先前已經提到MO只是一個概念,不同的隊伍自然會有不同的方式去表現它,沒有一套一模一樣的MO,才是MO的精神。三角進攻就是一套具體且成功的MO,不論是以MJ為主體的外圍MO還是以O’neal內線為主體的MO,三角進攻都證明他是用於任何情況,也證明他是活的MO概念,而不是死的戰術打法。
既然沒有一定的打法,幾大幾小,誰來控球誰打禁區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場上球員有沒有正確的觀念以及應對的做法,所謂的小球,其實重點並不在身材上,而在於應對的位置以及攻擊的概念。例如說早期太陽的四衛一鋒,小牛隊由司機主打中鋒,還有湖人隨著有沒有O’neal上場而迅速轉換攻擊模式,都是Mode(模式)。
別問我NBA哪一隊打Motion Offense,我會打你。
說到這裡你大概懂了嘛?其實NBA每一隊都打Motion Offense,差別只是在於執行的方式,籃網的MO執行的相當明顯,每次球帶過前場,JK、KK以及RJ三人一定會碰到球,球也會從一邊導至另一邊;湖人也打MO,只是他們的MO通常有O’neal發動,而方針通常是空手切入還有外線遊走等空檔;小牛也打MO,而她們的發動機是NASH的滲透以及司機的高位單打(去年還包括Walker的高低位策應以及Jamison的跑位上籃)。
看MO不可有的錯誤想法
1 . 如同我之前所強調,MO是種概念,它是一種潮流,絕對不是因應沒有強力前鋒或著中鋒而誕生的戰術。所以不要誤會一定是缺少某個位置的球隊才會打MO。
2. MO不是一個超人打的起來的,它需要有默契,有良好跑位觀念以及對種種戰術策應純熟的隊員。
3. 世界上沒有無敵的戰術,MO不是無敵,也沒有哪一套MO好過另外一套MO,重點只有在球員的觀念是否徹底,再來就是球員的技術以及體能等等。 |